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在九月初的2018年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展(IFA)上,中国家电的人工智能成为了最大的看点。美的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驱动,实现智能制造下的人机协同,其创新与发展会因此变得更为有效,将更好地满足用户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海尔在IFA 2018上发布搭载AI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新家电产品,可通过ECHO语音交互控制家电,如用户坐在客厅就可通过智能电视的遥控器,语音控制智能空调的开关/温度等等;创维搭建完成的以“智能电视为中心,智能手机和智能音响sky show”三端语音控制的整套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我们非常清楚的看到,传统家电企业纷纷进行战略升级,先后发布智能家居战略,同时智能家居也成为众多科技创新企业发力的重要方向。中国家电企业也不再是单纯的模仿其他企业的足迹,而是开始了自主创新的尝试。智能家电的产品也不再局限于智能冰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品类“智慧厨房系统”。
9月5日长虹在四川绵阳科博会上,长虹董事长赵勇正式推出企业面向服务的制造转型成果--智慧厨房系统。作为全球首款智慧厨房系统,有别于市面上的炒菜机器人,智慧厨房系统由厨房机器人、净菜车间、预设菜谱等多项智能化体系共同构成。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大数据运营,这款创新设备可打通从田间种植到餐桌食用的一系列流程与管理,包括了农场种养、净菜加工、冷链配送、智能烹饪到手机点餐、食材溯源等全流程。
单从产品特性和用户群体来看,智慧厨房系统主要面向于企业级用户,包括军方市场、学校、企业、单位食堂,航空公路运输配餐等场景,家庭用户使用的概率则较小,看起来有着十分不错的前景。
技术优势无疑是长虹推出智慧厨房的最大依仗。长虹拥有技术、渠道、人才等综合优势等。依托于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智慧厨房系统可智能自控投料、炒菜、清洗等工作,同时后端数据运营将指导供货商种植、配送等。
智慧厨房系统拥有非常丰富、且可拓展的菜谱后台,长虹菜谱研发团队已经标准化了回锅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等65个菜品,455个规格,丰富的菜谱选项能有效避免菜品重复供给,最大化满足不同就餐者需求。
在保证菜色、口味的同时也提倡环保,长虹“智慧厨房”的厨房机器人后台系统将能源消耗、食材质量、用户反馈等数据实时反向提供给采购、种植、厨房等环节,形成食品溯源、定向种植、订单采购、菜谱优化、能源管理等数据闭环,让种植更精准、食品更安全、菜品更美味、能源更高效,按需供给、杜绝浪费行为。
从市场前景来看,在现在大环境下,“便利”成为了重点,能扫码绝不刷卡已经成为常态,设备智能化了以后,能够让生活更简化。长虹的智慧厨房系统以数据运营为基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首先可降低人力投入,其次实现用户APP点餐、甚至人脸识别取餐,而机器人可完成自动投料、自动炒菜、自动清洁等一系列必要工作,能够降低餐厅人工投入成本和使用。
以很多企业单位为例,在现在普遍年轻化的环境下,很多员工对菜色千篇一律的食堂十分排斥,但天天出去“下馆子”既没有足够时间,同时开销也较大。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员工食堂能够保证菜品食材等绿色、安全、干净,并力争实现“每天不重样”、“多种口味可选择”,这些人还是乐于在食堂就餐的。很显然,长虹的“智慧厨房系统”足以做到这点,并且相较人工来说更节约成本与便捷。
当然,不仅仅是企业单位,包括学校、医院在内智慧厨房系统都能给予服务,降低在后厨上的人力投入,节约了人员工资开支及办公开销等。菜品供给方面,精准的数据可实现按需匹配,最大化避免浪费等行为,对于食堂甚至是学校、医院本身的口碑都会有所提升。包括军方、铁路、航空在内的后勤配餐都有可能成为智慧厨房的市场。
用工成本、物流成本、能源效率等方面是团体配餐领域存在的不足,而“智慧厨房”系统的落地,或许可以解决这些痛点并推动团餐市场发展,有望成为餐厅升级设备采购的首选。这对于长虹来说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而在推出“智慧厨房”后,想要跨界餐饮,与哪些品牌合作则是长虹需要考虑权衡的。
创新已经成为了业界共识,家电市场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向高端、智能、健康、品质等方向发展是家电智能化必然趋势。
参与讨论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