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同时,智能音箱被认为是最适合通过语音实现人工智能的产品,语音控制可以很好地提升人们的使用体验。而智能音箱多样化的人机交互形式,能更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体现出人工智能的真实价值。
事实上,Canalys的报告此前就已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智能音箱出货量全球占比51%,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智能音箱市场。而根据奥维云网预测,2019年中国智能音箱销量达3430万,同比增长111%;销售额为70.3亿元,同比增长93%。
市场迅猛增长,原因不一而足。
市场“虚火”太盛,智能音箱急需要理性“自救”
不可否认,因为补贴这一策略,智能音箱的市场规模正不断增长,但在这背后也存在隐患。因为现在的“繁荣”都是由“补贴”堆出来的,其中的真实市场令人质疑。
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他们或许家里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智能配件,也或许不存在刚需,但如果这一产品的售价在可承受范围内,他们多数都会抱着试一试、好奇的心态去购买,自用或是送人都是不错的选择。
以阿里为例,其2018年第四季度的出货量为270万台,这其中超过70%的出货量均是在双十一完成的,可见低价、优惠促销对于用户购买欲的刺激。
但从企业角度来看,即使再财大气粗,“补贴”也不可能长久维继,终有停止的一天。所以,各自的出货量才是真正的实力。
补贴策略下的出货量都是“虚火”,而如何在补贴停止后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各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也因此,他们一边进行补贴,以扩大用户群体,并引导、教育用户,一边又不断寻求突破,打造能够满足用户、适应市场落地的产品。
事实上,大多数买了智能音箱的朋友,都是用来淘汰家里落满灰尘的中低端传统音箱。考虑到传统蓝牙音箱内容源分散,操作冗余等缺点,就用户体验来说,智能音箱对传统蓝牙音箱市场是一次“降维攻击”,前者大面积取代后者,也算是顺理成章。
技术没做好,再多内容和硬件创新也只是空谈
从近一年来的发布会来看,每当有智能音箱新品推出,各企业宣传的重点多集中在硬件创新和内容平台,譬如多出来的这一块屏幕,又或者是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智能服务。
现如今,国内智能音箱市场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初定,这时候再谈及竞争,内容和创新也是人们最常挂在嘴边的、树立壁垒的关键。
这方面,三家巨头的颇为类似的打法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点——手握不同定位和价位的智能音箱系列产品,在各自平台接入更多的智能控制平台、互联网内容平台等等,并在硬件方面不断创新,力图打造极致的服务和用户体验。
但是这真的能够帮助智能音箱实现“自救”、真正落地市场吗?就如同屏幕一样,作用是有限的。
自推出之日起,智能音箱的主打特色就是“语音交互”。作为一款以语音交流为主要交互方式的设备,“语音技术”就是开启所有服务的钥匙。而在现有智能音箱的宣传中,语音交互依旧是宣传点之一,但权重却不似以往,相比于介绍上浓墨重彩的内容和硬件创新,它的介绍多只是一带而过,不免有点本末倒置的意味。
不可否认,借助补贴轰炸、内容平台搭建等手段,智能音箱的市场教育工作已经完成了一部分,但在这一过程中,各企业却相对忽略了最为根本的“语音技术”,而这才是产品落地的“敲门砖”。
面对未来百亿美元的市场,语音技术就是一把钥匙,而内容服务和产品创新则是生产机器,若钥匙都做不好,即使性能再好,不能启动的机器也只是一堆废铁。
参与讨论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