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半年趋势明显,增速放缓已成定局
今年上半年热水器零售额约331亿元,同比增长4.8%;零售量1903万台,同比增长-0.4%。6月后热水器市场出现量额齐跌的态势。中怡康数据显示,7月份热水器市场零售量同比下降13.2%,零售额同比下降8.4%。多方数据无疑表明热水器在今年下半年将一路下跌。
热水器今年一季度表现着实抢眼,线上增速在50%左右。4月以后市场急转直下,主要是房地产市场不济尤其一二级市场的限购对家电市场形成的传导性影响较大,其次,线上销售增速回落也是一方面原因。5月的热水器市场延续了4月以来的下跌走势,整体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同比下滑了21.32%和16.18%。其他三个月市场销售规模平均在350万台左右。
二季度线上增速明显收窄一季度20个百分点。前五个月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25%、-5%、16%、-11%和-8%,一季度累计增长13%。虽然增速放缓,但是放眼整个家电业,热水器行业仍不乏亮点。
根据全渠道推总数据来看,电热水器五一期间销售规模达到28.8亿元,同比增长3.4%;燃气热水器销售规模为25.9亿元,同比下降2.6%。6月热水器线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7%,线下下滑6%。
今年618战线拉长,增速回落较为明显。其中燃气热水器线上线下增长分别为23%和-12%,电储水热水器分别为22%和-14%,燃气热水器6月增长相对比线上、线下分别好于5月2%、9%,电储水热水器6月高于5月6和8个百分点。大出水量、大容积产品在618活动周销售量明显。
在线下市场13L+16L产品零售量比重超50%,远超过五一当周的41%,线下电热60L产品比重超40%,再创促销期高端比重新高。终端成交价大幅上涨,燃热线下涨幅近20%,燃热线上和线下电热均价接近2000元,电热线上均价突破1000元。
政策调控影响,“燃进电退”趋势初现
国内试行推出共有产权住房和公租房政策,此举有望进一步扩大热水器的市场规模。作为典型的地产后周期行业,热水器行业在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不断加码中受到波及不小,市场增速出现放缓,但面临着人口结构的消费升级这一比房地产更具持久力和影响力的红利,整个热水器行业在未来发展仍是具备很大潜力的。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计划实施580万套住房;报告中提出要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对热水器行业来说,这也意味着其中蕴含庞大的新增需求,热水器行业有望成长为家电行业下一个突破千亿市场规模的细分行业。在一系列政策调控下,煤改气对壁挂炉的拉动作用也是有目共睹,往更深层次的思考就是整个经济发展要往低碳、节能、环保方向去前进,因此,对于热水器行业更多是一种引导和导向,长期来看对燃气热水器产品拉动更大一些。
眼前这个阶段,燃气热水器在我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在电热水器市场增速逐渐放缓的情况下,燃热对于推动热水器整体市场不断扩容的作用日益显现。随着这种局面的出现,热水器行业内部“燃电之争”的话题也不时被提及。
电热水器单一的外观设计、需要占用较大安装空间、使用过程中热水等待时间过长等先天缺陷,使得城市市场中越来越注重家居设计与用户体验的消费者在更换热水器时更多地考虑燃气热水器。尤其是电热水器内胆因水垢长期集聚无法得到清理而呈现出来的触目惊心的画面,促使一些消费者在产品更换时倾向于购买燃气热水器。
另一方面,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四口之家”趋势明显,以前的小容量的电热水器不能满足用户的日常用水需求,大容量、大功率的产品成为现代用户家庭的首选,未来围绕热水器产品的升级换代,还将进一步加剧。
相比于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的迅猛发展除了有着良好的发展土壤之外,更多也源自于其产品本身有着更加舒适、节能、安全的使用体验。但是一直以来,出水温度不恒定、忽冷忽热等问题困扰着燃气热水器用户,仍有待解决。未来各厂商需加大产品研发创新力度,攻坚克难,用技术解决产品痛点。
市场渗透仍份额接近,短期实力相当
不管是电热水器,还是燃气热水器,本身都属于发展比较成熟的家电产品。真正意义上,面对消费者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时,热水器行业应该做好如何去满足市场,目前燃气热水器无疑是更贴合用户群体。
反观电热水器发展,多少有些显得创新不足;但电热水器有着更强的环境适应性,注定其在国内依然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电热水器当下的侧重点,无非是在各项功能上的强化和升级多下文章,在安全、健康、舒适性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
电热水器目前来看市场势头不像想象中那么糟糕,今年上半年电储水热水器三四级表现好于一二级,四级市场保持较好增长。根据中怡康时代数据监测,线下有7个省市三四级市场增长过10%,主要为山西、宁夏、江西等区域。
燃气热水器发展也很迅猛,二三四级均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有16个省市三四级市场增长超10%,分布于云贵川以及中部区域;包括有今年1月刚刚通气的福建,需要重点关注。热水器行业的置换与升级需求依然可观,因此2018年开年热水器市场依然保持了不低的增速。
全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一二级市场产品结构升级,三四级市场的需求释放,以及电商的拉动作用,都会在市场、产品和渠道端不同程度地带动行业的增长。
国内市场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燃气热水器不可能完全取代电热水器,特别是在大量天然气管道无法铺设的三四级及农村市场,电热水器还是具备着无法取代的巨大优势,并且存在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火热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热水器市场,只是当下房地产政策调控明显,一二级市场难免受到波及。
从长远来看,房地产政策调控对热水器行业的发展并非都是不利。一方面,热水器是家庭装修的刚性需求迟早都会释放,未来可能迎来新一轮消费井喷期。另一方面,同时,本轮政策有利于精装房发展,工程市场很大程度上还会弥补零售市场的疲态,特别是在一二线市场。同时,对精装房要求不高的三四级市场,热水器市场还有不小的增量空间。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仅为58%,在达到70%以前都不会减速,而三四级市场的消费驱动型房地产开发日益加速,相对会带来市场增量。当然如何通过渠道下沉以及产品、品牌的综合布局,来抢夺这部分市场也是关键一步。
在三四级市场需格外注意,低级别市场价格接受度并不低。燃气热水器三四级市场12L及以下市场是主流,零售量比重超60%,远高于一二级市场的50%比重,另三四级表现出同样的大化趋势,甚至步伐更大。电储水热水器各级别均以50L、60L为主,其中三四级市场60L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并在各级别市场扩容,同样50L市场呈现萎缩。
由此可见,此前行业内出现的“燃进电退”的论调仍有待观察,电热水器依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加速品牌升级,促进行业发展
从各方数据测算,电热水器线上前三品牌份额占比已达85.1%,这个数字在今年第一季度还不到80%。这意味着当前电热水器行业的品牌集中度在进一步提高,在消费升级换代趋势下,龙头企业的优势更得到凸显。
今年618期间电热水器线上市场的竞争中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别是海尔、美的、A.O.史密斯。其中,海尔以36.7%零售额占比位居电热市场第一,美的和A.O.史密斯分别以25.8%和22.6%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二和第三位。
燃气热水器方面,从销售数据可以看出,6000元左右高端燃热产品的比重在销售占比中已占最高区间,高端燃热产品已逐渐得到用户接受。今年以来,燃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的零售均价同比提升了9.84%和6.11%,分别至3114元和1857元。其中,国产品牌的整体价格涨幅为11.95%,增速还要明显快于外资品牌的4.27%。
而随着需求端的升级换代与均价提升,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热水器的行业领头。可以说,靠精品、专业、高质量的品牌在新一轮产品结构和价格调整洗牌中,有望获得更好的释放空间。
热水器行业虽然受房地产政策影响,增速短期回落,但内部结构升级明显、各品牌创新不断,行业巨头在经历这一波震荡调整,成为市场洗牌之后的绝对受益者。浅析热水器市场的现状,跟能源和技术息息相关的热水产业格局存在着多种可能,市场竞争刚刚拉开帷幕,充分竞争时代来临将是检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刻,调兵遣将是当下的竞争战术,高瞻远瞩是战略的长远考虑。
参与讨论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